首页
会员中心
到顶部
到尾部
文科毕业论文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问题研究

时间:2020/10/14 13:54:20  作者:  来源:  查看:0  评论:0
内容摘要: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问题研究                        
          办学学院                           
校外学习中心                       
   专    业                           
   年    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    月    日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问题研究
 
专业:
 
学生:                 指导教师:
 
摘    要
 
昭苏县失业人口激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大量失业问题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入,原来靠牺牲效率而处于隐蔽状态的失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成为公开的失业。随着昭苏县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昭苏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并没有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日渐突出。如何解决昭苏县的失业与就业问题,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一个经济问题。 
 
 
关键词:劳动力;失业;就业
 
 
 
  录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问题研究

1昭苏县就业与失业理论分析及文献综述

1.1理论分析

1.1.1就业理论  

    就业理论最早诞生于国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1)后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该理论代表人物是托宾。托宾认为,结构性失业是现代发达国家常见的现象,其原因归结于产业结构的剧变而引起的社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失调。为此,要解决失业问题单靠宏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劳动力市场和人力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2)货币主义的就业理论。该理论由弗里德曼提出来,其核心是自然失业率假说。货币主义者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动趋势总是朝着自然失业率的方向发展,加速通货紧缩(或者加速通货膨胀)是实现自然失业率的有效手段。(3)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舒尔茨、哈比森。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在形成和提高劳动力质量的同时,也使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呈现异质性和不可替代性,为此,劳动力市场政策必须由消极转向积极,即从以保障失业者的生活为目标转向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为目标,用人力投资即人力政策来解决失业与职位空缺的矛盾。 

1.1.2就业与失业相关问题 

  与国外相比,昭苏县对就业和失业问题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而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昭苏县的就业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刚刚起步。总体来说,昭苏县就业理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建国初期的就业理论、改革开放初期的就业理论、市场经济初期的就业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理论。自200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立积极的就业政策框架以及确立“就业是民生之本”以来,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理论初步成型,尤其是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更标志昭苏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理论正在走向成熟3。其基本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其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作用,最终实现充分就业。

1.2文献综述

  为充分认识开展就业失业调查工作的重要性,高质量完成就业失业工作的调查,昭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了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情况调查动员和调查员培训会议胡局长在会中提出了“五个抓好”:抓好协管员的管理工作、抓好调查的宣传工作、抓好调查培训工作、抓好入户调查工作、要抓好数据的录入工作。同时,对2015年就业工作要上“四个新台阶”。一是在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上要上新台阶,二是在宣传落实各项就业政策上要上新台阶,三是在服务质量上要上新台阶,四是在技能的实效培训上要上新台阶。同时对对工作调查的时间、范围、对象,数据分析和整理上报等方面做了具体的安排,并要求各乡镇场严格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提高认识,认真对待、扎实工作,确保做到底数清,政策明。
 
 
 
 
 
 
 

2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问题分析  

2.1昭苏县就业与失业现状 

2.1.1昭苏县就业与失业现况调查表

来找到工作的人数比去失业人数。而失业率就是有这两个离职率和就职率决定的。在社会劳动力资源是稳定态的时候,岗位离职的人数是等于就职人数。所以失业率就是:U/L=1/(1+f/s)。这是比较简单的自然失业率模型。 
(一)统计与分析
    通过各方面数据的收集,我们收集到了进几年昭苏县初次就业率、昭苏县毕业人数、昭苏县失业人数的数据并对它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扩招以后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增多,昭苏县初次就业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失业人数则呈绝对上升趋势,这样一来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问题研究 
图1:昭苏县毕业人数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问题研究 
图2:昭苏县初次就业率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问题研究
图3:昭苏县失业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1996年-1998年初次就业率数据来自于《中国教育报》,1999年-2005年数据来自于《昭苏县失业保险问题探讨》,2006年数据来自于《国家发改委:分析就业问题及政策建议》一文。1996年-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数据来自于《中国教育年鉴1997-2006》,2007年、2008年数据来自于教育事业统计公报和教育部学生司有关文件。昭苏县失业人数则根据每年毕业生数与初次就业率计算所得。
这里,我们顺带了解一下03-07年江苏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年份(年)
毕业人数
就业率
2003
14.61
88.61%
2004
20.92
90.46%
2005
24.46
95.93%
2006
27.66
95.57%
2007
35.5
96.10%
表3:03-07年江苏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从所搜集到的数据看,江苏地区近几年整体的就业形势还是相对可观的,但实际情况是否与调查数据相一致,还需我们正确审视。
   (二)就业形势预测及分析
1 、GM(1,1)模型
鉴于能够影响就业的因素众多,我们利用灰色预测法(如GM(1,1))来作预测,该法将杂乱无章的数据列进行整理、生成,将空缺的数据通过计算加以补充,用整理过的数据列建立模型并通过它进行决策和预测,将结构、关系、机制不清楚的对象、过程、系统作灰色预测以进行提前控制。
年份
毕业人数
失业人数
初次就业率
1996
87
5.46
0.937
1997
90
2.61
0.971
1998
106
24.59
0.768
1999
101
15.17
0.85
2000
106
25.27
0.761
2001
115
34.5
0.7
2002
145
51.19
0.647
2003
212
106
0.5
2004
280
148.4
0.47
2005
335
189
0.436
2006
413
300
0.406
2007
495
 
 
2008
559
 
 
2009
610
 
 
2010
630
 
 
2011
650
 
 
2012
680
 
 
表4:96-08年毕业人数、失业人数、初次就业率数据统计
根据表4所提供的数据,我们分别对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初次就业率做了GM(1,1)模型分析,我们利用DPS软件做了三次,结果如表5、表6、表7: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问题研究 
表5:就业人数GM(1,1)模型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问题研究 
表6:失业人数GM(1,1)模型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问题研究 
表7:初次就业率GM(1,1)模型
根据上面所建立的GM(1,1)模型得预测数据如下所示。
年份
2009年
2010年
毕业人数
687
837
表8:GM(1,1)模型预测2009年、2010年毕业人数数据
年份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失业人数
300
441
647
初次就业率
40.06%
36.35%
32.98%
表9:GM(1,1)模型预测2006—2008失业人数、初次就业率数据
由上面分析可得,毕业生人数与失业人数的增加速度是惊人的,而初次就业率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可见在昭苏县就业总量将长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昭苏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昭苏县失业现象在今后将长期存在。
(三)相关分析
通过上述已有数据和通过其他途径搜集到的一些数据我们统计了全国高校03-06年本专科招生总规模、03-06年的失业人数以及03-06年的初次就业率,并对它们进行相关分析,试图发现影响就业的原因。
年份
本专科招生人数
失业人数
初次就业率
2003
382
106
0.5
2004
669
148.4
0.47
2005
697
189
0.436
2006
730
300
0.406
表10:2003年-2006年本专科招生人数、失业人数、初次就业率统计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问题研究 
表11:本专科招生人数、失业人数、初次就业率相关分析
在以上现象描述基础上,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发现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与失业人数呈正相关,与初次就业率呈高度负相关,为-0.659。虽然按照李岚清同志所讲的“常数法则”,即使不扩招,这部分失业人口照常存在,并且是低素质的失业,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昭苏县失业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但本文认为超常规的扩招虽不是造成昭苏县失业的根本因素,但却是诱导因素之一。当然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引起昭苏县失业的深层次原因。

2.1.2昭苏县就业与失业现况特点

1.失业的严重性,当前昭苏县国有企业存在着八大失业来源:⑴企业与职工双向选择形成失业源。一⑵破产企业形成失业源。⑶濒临破产企业精减裁员形成失业源。⑷按国家规定被解散的企业形成失业源。⑸企业兼并后一些人员被解雇形成失业源。⑹企业停产整顿人员形成失业源。⑺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形成失业源。⑻隐性失业人员显性化所形成的失业源。  
2.失业的潜在性,目前,在昭苏县国有企业失业人员的构成中,显性失业占少量的,大量的是隐性失业,也就是在职失业或下岗。 当大量隐性失业人员变为显性失业人员的时候,意味着昭苏县国有企业职工的失业问题将由潜在性变为更具严重性。  
3.失业的结构性,首先,从失业分布的区域结构来看,由于改革的深化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失业状况的地区。其次,从失业的行业结构来看,传统工业失业比新兴工业失业严重;军用工业失业比民用工业失业严重;城市国有企业比农村国有企业失业严重。再次,从失业的人员结构来看,在年龄结构上,中年职工的失业问题较为严重。

2.2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原因分析  

2.2.1社会环境方面

昭苏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下,虽然一直以来坚持计划生育的政策,昭苏县还是处于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的阶段,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超过千万。再加上原有的劳动力,使得劳动力供给大大超过了对其的需求。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压力下,对有限岗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此导致的就业压力是非常明显的。

2.2.2自身教育方面

     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能达到平衡,比较典型就像2008年金融危机。目前昭苏县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并且国家正在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原因,也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口。经济结构的调整就要求市场重新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以适应其变化。因此,在配置过程中,大量素质低、专业技能落后的劳动者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被淘汰产生失业。

2.2.3技术方面

    新技术、设备的引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内部需要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大多数的需求, 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新技术、设备不断被引进,大量的机械化生产代替了人工生产,使适合该产业发展需求的劳动力出现暂时性短缺,从而造成了失业与空岗并存的现象。

2.3 昭苏县就业与失业的社会效应

2.3.1正效应

    农民工大多数由青壮年男性组成,尽管近年来女性农民工的数也在增加,但男性农民工仍占主导,他们基本上是既年轻力壮又有相对较高的文化的人,自然而然,这些人外出务工能为农村带来较好的效用。农民工外出务工给农村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l)农民外出务工有利于增加农村收人,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2)农民外出务工缓解了昭苏县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业生产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大量农民工进城,土地资源占人口的比重也得到合理配置,长期外出的农民工可以出租或转让土地使用权,这种做法有利于土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3)农民工游离于城乡之间,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传播媒介,沟通了城乡关系,加快了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农民外出务工学习和掌握了现代的技术、管理经验,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为农民工回流后在家乡创业准备了条件,带回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大批农民工涌向城市,有利于农村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城市化是农村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量农民向农民工的转变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进城农民工逐渐学会了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对于农村人口城市化具有重大意义。城市化即指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变农村地域为城市地域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

2.3.2负效应 

    (l)对农民工自身来讲,外出打工后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这是由于昭苏县长期形成的一套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导致了农民工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在这样的体制下农民的基本权利只有在农村才得到保障,而走出农村进人城市就没有保障了。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是城镇人不愿做的且报酬低微,并且工资还经常被拖欠,部分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较恶劣。尽管他们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但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也得不到城市工人的基本待遇和福利保障,而只能忍受社会歧视,沦为城市的边缘群体、弱势群体。(2)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不利于农业生产。这是因为外出农民工以育壮年男性为主,留在家里务农的基本上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残、弱者,这样的人力结构显然不利于农业生产,更谈不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大量农民外出不断降低农业生产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长此以往最终可能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3)农民外出务工影响到其子女的教育,加重了农村老人的负担。由于城市公办中小学昂贵的学费使他们读不起书。目前,农村家庭中,由于父母或其中一方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也普遍存在,因缺少父母的教育而成绩较差。(4)农民外出务工对家庭稳定性的影响。农民工长期活动在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受现代文明的影响,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或多或少发生着的变化,加上农民工家庭成员长期分居,夫妻共处和感情交流的时间很少,容易产生距离甚至感情破裂,从而导致家庭的解体。尽管离婚在农村家庭中为数不多,但由于外出打工而引起婚姻破裂的却在逐渐增多。

3.昭苏县失业及再就业问题的对策选择 

3.1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需求

    发展经济促进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途径还是发展经济,通过扩大经济规模来扩大就业容量。近年来中央一直把昭苏县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在8%左右,从宏观调控上看,每年都有不同的考虑和要求,但是有一条始终没有变,这就是促进就业。从昭苏县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劳动力供求状况看,经济增长只有保持在8%左右,才能保持就业的基本稳定,低了就会出问题。所以,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都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方针。

3.2健全劳动力市场,疏通就业渠道

    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就业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要依靠劳动者个人的努力。要支持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要积极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大力鼓励灵活就业,包括在较小单位就业、在一些单位临时就业、参与社区便民利民服务,还有家庭手工业、工艺作坊等自谋职业和自雇就业。这些都是重要的就业形式。从今年开始,我们对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这类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容量。各级政府要加强服务和管理,鼓励和规范发展灵活就业,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3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同样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不同,就业情况大不一样。从昭苏县国情出发,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同时考虑扩大就业问题。世界各国就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趋势,都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向服务业转移。发达国家70%以上的就业在服务业。我们必须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扩大就业。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除了一部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用人较少之外,大量服务业包括许多现代服务业,都是劳动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还有许多产业二者兼有。例如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信息服务、动漫、文化创意、金融保险、市场营销等,既可以吸纳大量的中高端人才就业,又能够推动新型产业发展,并为第二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支持。还有面向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和个人多元化需求的服务业,在昭苏县还比较落后,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加快发展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健身、养老、物业、家政、社区服务等服务业,既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也能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二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昭苏县工业化进程中,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这是必然趋势;但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由昭苏县人口总量和结构、生产力水平多层次、社会需求多元化所决定的。在结构调整中,要特别支持那些技术先进、附加值较高、就业容量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加工业发展,这是扩大就业的需要,也是发挥昭苏县人力资源优势、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也不尽相同,要结合本地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水平和吸纳就业能力。三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昭苏县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非公有制企业,支持这两类企业发展的含义是一致的。从各国情况看,中小企业普遍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昭苏县2008年底城镇就业人员为30200,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员7900,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5800,私营和个体经济加起来共有13700人就业,占城镇就业总人数的45.4%。近年来我们出台了不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还不完善,落实也不够有力。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加大落实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好环境,更好地促进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3.4健全和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调动劳动者的再就业积极性

   各级政府都要加大就业投入,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援助,通过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和实行岗位补助等措施,帮助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要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加大政府职业培训投入,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特别是对新增就业和转岗就业人员,要帮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3.5 协调个人、高校、社会三方,解决应届昭苏县就业问题

    首先,政府的财政、政策要继续加大向中西部地区的倾斜,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吸引大量的企业到中西部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就业空间。提供较优厚的条件吸引毕业生到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就业,留住人才。如:给到西部及边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尤其是技术性毕业生提供住房和生活补贴,工作到一定年限拥有住房;每年报销两次探亲车旅费;提供优先进修和学习机会等。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督体系。其次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吸纳新生劳动力,对于劳动力组织主体,即用人单位首要依据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快发展,拉动经济以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来吸纳新生劳动力就业;在招聘员工时摒弃一切偏见,以能力为核心平等对待应聘的男女毕业生,给男女员工提供同等的待遇和晋升机会。其次,对于素质培养主体,即通过资质认证的社会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如技校、就业培训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要针对大学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和专门的职业技能等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培训科目、组织针对性强、具有实效的就业培训。最后高等学校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全过程做好学生素质培养,推动昭苏县就业,在招生前,高校的专业设置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增设和缩减专业和招生规模;在招生的过程中,要根据专业本身的特点,选择有兴趣、爱好、自身素质适合该专业的学生来培养。
 
 
 
 

参考文献

[1]  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程连升.中国反失业政策研究(1950-200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  宋其超.失业及其治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  潘光军.中国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  袁志刚,方颖.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6]  姚裕群.走向市场的中国就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  赵建国,苗莉.城市就业问题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  解扬帆.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反失业政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9.  
[10]  李钢.失业治理与政府选择:[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2004.  
[11]  李胜检.中国当前的就业问题与政府作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大学, 2007.  
[12]  宋军亮.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吉林:吉林大学, 2008. 
[13]  王秀琴,国有企业下岗员工再就业路径探讨:期刊,人民论坛  2012-11-15
[14]  郭文静、万淼,试析我国现行城市农民工失业保险政策及其完善思路:期刊,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1-25   
[15] 黄宝娥,浅谈我国失业与就业问题:期刊,中国经贸导刊  2010-08-30  
[16] 宁光杰,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失业与就业:期刊,社会科学辑刊  2010-07-15 
  


相关评论
广告联系QQ:4515771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16821613 杭州余杭东港路118号雷恩国际科技创新园  网站技术支持:黄菊华互联网工作室 浙ICP备06056032号